Android | iOS
下載APP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今年,A股退市名單持續拉長,部分地方國資也出現在這些退市公司的股東列表中,有些公司實控人即為地方國資委(如華虹計通是上海國資委旗下公司),也有地方國資是重要股東(如搜于特二股東就是廣東國資)。
國資系參股或控股公司退市,并非始于今年。此前,就有東方網力、易見股份等公司作別資本市場,成為地方國資之雷。
在不少投資者眼中,國資系公司具有一定特殊性。出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量,地方國資旗下證券化資產保住上市公司地位的能力和驅動力更強。在此背景下,即便某些問題公司瀕臨退市懸崖,市場也往往認為會比其他類型公司實現峰回路轉的機會更大。
這種認識也體現在今年的退市案例中。例如,*ST搜特就在互動平臺被投資者問詢,是否廣州高新國資委要重整搜于特,注入生物醫藥產業。已經鎖定面值退市的*ST龐大也專門辟謠“關于國企已入場的相關報道不屬實,公司、控股股東及相關方未簽署任何相關協議”。
在全面注冊制下的退市常態化,使問題公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不少公司甚至連保殼運作的機會都沒有,就直接滑入退市漩渦,被市場化資金送離資本市場。國資系問題公司退市,是資本市場生態建設的一大進步,說明在市場優勝劣汰大潮之下,非市場化、規則化的退市牽絆因素正在變少,市場更樂于對不同類型的企業主體平等對待。
這兩年,國資系退市案例越來越多。梳理來看,主要包含兩大類。一類公司信披違規甚至財務造假(例如昆明機床、華虹計通等),另一類數量相對更多,并非地方國資直接出資設立并陪伴企業成長壯大,而多是在標的公司及原實控人遭遇流動性困局時,通過類紓困方式接手民營資產(例如易見股份、東方網力等),甚至不少是異地國資接盤。
對于前者,地方國資如何才能更有效地發揮體制機制優勢,以更大力度保障旗下市場化資產的合規運作成為新課題。對于后者,則表明國資入主上市公司機遇與挑戰并存——經濟周期滌蕩下,即便獲得資金和資源加持,部分問題公司要想借助國資入主實現困境反轉,也存在不小難度。一旦出現商譽減值、違規擔保等風險事件,或者高額負債難以填平,大額注資也可能打水漂。
未來數年內,不少地方國資在證券化率考核目標下,或仍將繼續擔綱A股中的“拾貝人”。對于國資入主上市公司,其間的紓困意義和實體助力作用值得肯定,且多數地方國資入主上市公司整體核算下來浮盈更多。但是,對于暗藏其間的風險也不能不防。尤其對于控股型收購來說,無論是標的公司的選擇與投管,還是對各類風險的精準識別,都將考驗地方國企的智慧和能力。一方面,投資時就要擦亮眼睛,把握“事為先,人為重”的重要準則;另一方面也要積極踐行投后管理,賦能和風控雙路并進。
尤其是,不宜只片面看重民資標的的市場化基因、技術性優勢和靈活性體制,也不能過分倚靠業績對賭以保投資安全。很多時候,標的公司長期以來治理是否健全、內控是否有效、運作是否合規,往往才是更底層的安全墊,也應該是包括國資在內的資方的重要考量。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m.aaeedd.cn/music/13164.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