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私募基金
◎記者 馬嘉悅 梁銀妍
“最近,‘殼私募股權’業務根本做不到,甚至很難回到資本。”私募股權“殼資源”交易商感到的寒意是私募股權行業深刻變化的縮影。
今年以來,私募監管不斷加大,一系列新規進一步規范了私募展業的各個環節,極大地壓縮了“窗口基金”的設立、充當渠道和“殼私募”交易的生存空間。在嚴格監管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取消了數千家私募股權,加快了自檢合規風險的步伐,并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清算了“殼產品”,暫停了不合規基金的凈資產披露。
對于私募股權行業來說,大資產管理、嚴格監管、快速清理可以說是一場痛苦與增長交織的改革,但也給了行業重新定位和規劃發展路徑的機會。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私募股權除了賺錢外,還應加強合規底線意識,堅持創造絕對回報的初衷,提高專業水平,成為值得投資者信賴的資產管理機構。
出清加速:
取消成千上萬的私募股權 數十家被罰
劉莉(筆名)最近經常加班的原因是研究新規定,逐一自查,組織監管政策研討會,調整運營細節,這也是大多數私募股權經理正在做的“家庭作業”。
劉麗是一家100億級定量私募股權公司的合規總監。她承認,自今年以來,監管一直在增加。”整個行業都“收緊了一根弦”。未來,展覽行業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嚴格遵守合規底線,否則將受到懲罰甚至取消。”
從公開信息來看,今年以來,監管機構進一步規范了私募展業的各個環節。4月28日,中國基金會就《私募股權證券投資基金經營指南》征求公眾意見,規范私募股權基金的募集和存續門檻、組合投資和總杠桿水平;5月1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以下簡稱《備案辦法》)正式生效,對私募股權基金高管和股東有嚴格要求,被稱為“歷史上最嚴格”的新備案登記規定。
在嚴格的監管下,許多私募股權基金經理積極進行自查。根據中國基金會公布的信息,5月22日,上海瑞郡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瑞郡投資”)主動注銷。對此,瑞軍資產宣布,瑞軍投資實際控制人杜昌勇擁有私募股權證券投資基金經理上海瑞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瑞軍投資沒有管理基金,未來將不再從事證券投資私募股權業務,因此公司最近主動向中國基金會提交注銷私募股權基金經理登記申請。
自2022年以來,自愿取消私募股權的數量顯著增加。根據中國基金會協會的數據,2022年有1356名經理被取消,是2021年的2.2倍。截至5月30日,今年已有近240家私募股權公司被取消。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除了不斷細化和完善規則外,還通過行政監管措施和清理加快了清理 “偽私募”“亂私募”。
根據中國基金會協會的公共信息,5月份取消了70多只私募股權基金,今年以來取消了1796家私募股權基金經理。從年度數據來看,中國基金會協會今年以來取消的私募股權數量創下歷史新高。
同時,今年以來,中國基金會協會多次發布《紀律處分決定》,許多機構被取消會員資格,取消經理登記,涉及10多家私募股權機構和負責人。十三地證監會對44只私募股權基金及其相關負責人作出了60項行政監管措施決定。一般來說,信息披露違規、違反投資者適宜性、未充分履行謹慎勤勉義務、未及時向中國基礎設施協會報告義務已成為關注的焦點。
“野蠻”結束:
灰色操作生存空間壓縮
在嚴格的監管下,從私募灰色操作衍生出來的行業走到了盡頭。
童瑤(化名)靠“殼私募”買賣賺錢,記者發現她時,她正在編輯群發各種資質/許可證辦理、收轉的廣告。
童瑤承認:“現在‘殼私募股權’錢不容易賺,因為中國基金會要求私募股權經理實收貨幣資本不少于1000萬元,同一實際控制人設立第二類公司需要解釋設立的合理性,這些新規定大大提高了“殼”成本,許多囤積“殼”不符合新規定的要求不能轉讓,業務難以做,我們正在考慮做其他業務。”
買“殼”賣“殼”是違法的。“殼私募”也可能成為場外資金配置和非法集資的“載體”,給市場帶來風險,給投資者帶來潛在損失。因此,監管部門一直嚴格禁止此類行為,備案辦法的發布極大地壓縮了這一灰色操作的生存空間。
看得見但買不到的“窗口基金”也不能玩。此前,一些私募股權公司通過長期不開放的小規模產品創造絕對凈值,增加曝光率,然后推出新產品來吸引新客戶,以賺取管理費。
北京一位私募股權人士坦言,一些私募股權利用“饑餓營銷”的慣例來激發更多投資者的購買欲望,但最終投資者可能無法在“窗口”中購買基金。而且,超高性能往往是通過相對激進的操作來實現的。該人士表示,該操作是單個股票的增長,或利用場外期權將杠桿率提高到10倍甚至20倍。“投資者只看到超高的表現,很容易忽視背后的風險。此前,一些基金損失了98%,這給該行業敲響了警鐘。”
“這種‘把戲’在未來幾乎沒有空間了。”上述人士表示,私募股權基金(特別是私募股權證券投資基金)一直被稱為“靈活性”,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可以脫離投資來源,但也需要組合投資、分散投資和做好風險管理。
此外,私募股權基金作為“渠道”的違規行為也越來越受到監管的重視。一位中型私募股權高管表示,私募股權已成為一個“渠道”,有幾種情況:一是不具備私募股權管理資格的機構或個人,借助合格的私募股權發行產品;二是為關聯方的特殊目的設立私募股權基金,以滿足關聯方的相關需求;三是私募股權基金產品本身作為渠道,“如購買公共產品,解決其清算問題”。
最近,深圳證券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23年第三期深圳私募股權基金監管通知,私募股權經理不得與外部機構或個人“串通”,私募股權基金作為渠道或工具,以損害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者的利益為代價,為其他市場參與者提供發行或承銷業務便利,謀取私利。
常勝秘訣:
向上生長 向下扎根
根據中國基金會協會的數據,截至2023年4月底,中國現有私募股權基金經理22270人,管理基金20.75萬億元。其中,私募股權證券投資基金經理8658人,管理規模接近6萬億元。
“無論是管理規模進入20萬億元,還是監管的持續努力,都意味著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再次站在十字路口。如果走上正確的道路,該行業將繼續健康快速發展,否則將給該行業的發展帶來致命的打擊。”重陽投資副董事長唐金喜直言不諱地說。
唐金喜表示,私募股權需要從三個維度塑造健康的產業文化:一是堅持投資者利益優先,在產品設計、銷售推薦、投資決策、交易運營、客戶服務等環節的基礎上保護投資者利益;二是堅持合規經營,私募股權基金必須通過合規培訓、案例教育內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最后,提高專業水平,投資收益應通過發現價值和創造價值來獲得,而不是短期投機、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
明瑞資本認為,私募股權行業有望走向“斷尾”、“管頭”和標準化發展,即清理小型私募股權基金,使大型私募股權更加標準化。因此,大型私募股權經理必須更加努力地建立合規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真正跟上大型資產管理機構的步伐。小型私募股權也應在合規性的基礎上穩步增長,以差異化的優勢和專業能力贏得投資者的信任。
以2004年私募陽光為起點,私募行業已經走過了近20年。如今,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再次面臨著一個新的話題:如何在這一改革中成長和轉型,充分發揮資產管理機構的應有價值?在眾多業內人士看來,管理者要以勇氣和智慧向上成長,以遠見和毅力扎根,打造平臺化、合規化、品牌化的綜合能力,才能真正在資產管理行業的大發展浪潮中乘勢而上。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m.aaeedd.cn/jl/18414.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