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芊
經歷了十幾年的變遷,如今的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行業已然發展成一片紅海,競爭異常激烈。作為最早一批ETF基金經理之一,華富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投資部總監張婭認為,在當前行情下,盲目地去“卷”熱門板塊對后來者未必是明智之舉,追求產品勝率及性價比更為重要,選擇有生命力、有前景、容易脫穎而出的方向,或許才是ETF的布局之道。
今年以來,人工智能行情大幅升溫,由張婭管理的人工智能ETF取得了不錯的投資業績。張婭表示,盡管第一波行情更多是拔估值的性質,但人工智能長期廣闊的發展空間已展開。隨著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落地,高估值將被逐步消化。
ETF布局要考慮性價比
證券時報記者:一家基金公司在布局ETF時要考慮哪些因素?
張婭:發行ETF需要很多資源的支持。ETF的市場競爭格局和十年前相比差異很大,所謂“第一個發行,就是唯一一個成功”的情況已經不存在了,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不過,相比海外,ETF的整體業態在國內的發揮空間還是值得期待的。對于非頭部機構來說,是否發行ETF,如何布局ETF,最重要的是考慮性價比,需要選擇一個有生命力的、競爭格局還不錯的方向,而非盲目地去追逐短期最熱門、確定性最高的賽道。所謂生命力,指的不是單純的投資前景,而是市場需求。通俗地說,大眾能夠認知的、長期存在的行業都是有生命力的,都有其各自的受眾。
證券時報記者:成功發行ETF的難點在哪里?
張婭:現階段,寬基ETF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行業ETF還有一些機會,但要做好也不容易。一只理想的行業ETF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行業本身有生命力,二是競爭格局要比較好,三是等待的時間成本盡量低。這三個條件同時滿足的概率并不大。
舉個例子,比如與行業ETF相比,單因子策略ETF、價值類ETF或者周期類ETF的產品布局相對而言較少,競爭格局還不錯,但是這類產品可能在產品發行推廣方面又有一定難度,這就導致在需求來臨時再行布局,往往為時已晚;在需求未到之前做前瞻性布局,則需要多方的理解和支持。這是ETF行業中后進的玩家在產品布局時通常面臨的一個困境。
科技行業需分散投資
證券時報記者:現階段,人工智能ETF的競爭格局如何?
張婭:目前市場上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ETF不算多,競爭格局相對健康。我們是行業里最早布局這一賽道的基金公司之一,2020年初,產品發行上市。在上市后的最初兩三年里,整個計算機行業的景氣度較低,人工智能技術也沒有實質性突破。但我們對趨勢的判斷還是有信心的,堅持做持營和市場分享,抱著“在黎明前不能倒下”的想法,直到今年行情爆發之前,我們的產品一直保持著一定的規模和成交活躍度,保住了人工智能長期競賽的參賽資格。
證券時報記者:你認為人工智能板塊的投資邏輯是怎樣的?
張婭:一是行業空間大。從橫向和縱向兩方面來說,人工智能的行業發展空間都堪比曾經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二是技術已在C端落地,成為了行情的起點。GPT系列產品是人工智能領域基于大自然語言模型深度開發之后成功落地的第一款C端應用,我們相信相關技術的問世對資本市場打開想象空間非常重要。三是科技行業需要分散投資。人工智能是偏軟科技的,相比硬科技,軟科技的壁壘沒那么高,可以觀察到,近期海內外不斷有公司發布大模型。這意味著競爭格局時刻在變化,因此分散投資是有意義的。
選高純度人工智能公司
證券時報記者:對于人工智能板塊的估值,市場有不小的分歧,你怎么看?
張婭:今年第一波人工智能行情,二級市場漲的是預期,是偏情緒性的。不過,第一波行情持續凌厲,意味著市場相信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會較快落地,這和純粹的“概念炒作”有本質區別。
經過第一波拔估值行情后,板塊出現了一定幅度的調整,快速上漲帶來的階段性風險得以釋放,從而為投資者帶來了逢低布局的機會。相信隨著相關公司業績陸續落地,估值還會被進一步消化。
證券時報記者:你的產品采用了聰明貝塔(SmartBeta)策略,在增強收益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張婭:我們的增強策略會契合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特點。簡單來說,一是“純粹”,二是“當紅”。“純粹”是指上市公司的人工智能業務純度較高。能選進我們人工智能ETF的公司,人工智能業務營收占比至少在25%以上。實操中,這一比例平均達到了80%以上。我們對“人工智能公司”的定義很嚴格,團隊會把上市公司的業績說明仔細看一遍,研究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中有沒有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和反饋,剔除僅僅是蹭熱度的公司。
“當紅”是指人工智能是個相對寬泛的小寬基行業,行業中的后續落地方向也會有個先來后到。我們盡量通過成長性的指標,給當前最硬核的子賽道賦予更高的權重,以此增強組合收益。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m.aaeedd.cn/investment/11648.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